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2年12月10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通古斯民族" — 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通古斯民族艾萨克·马萨(英语:Isaac Massa)于1612年绘制的地图总人口Approx. 10,745,859分布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0,646,954 俄罗斯78,051 中华民国(台湾)12,000 日本1,020 乌克兰610 蒙古国537语言通古斯语 俄语(俄罗斯) 汉语官话(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语(蒙古)宗教信仰多种宗教(含萨满教)
通古斯民族(俄语:Тунгусо-маньчжурские народы;蒙古语:Тунгусын ард түмэн),指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亚地区,使用满-通古斯语系的民族。学界有将通古斯民族,与突厥语民族及蒙古族总合为阿尔泰民族的说法。
词源[编辑]
18世纪汉学家,如法国汉学家连萨,英国巴克尔,法国沙畹等人,认为通古斯一字源自汉语“东胡”,因此认定通古斯即为东胡[参1]。但蒲立本认为,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就认为通古斯语族源自东胡,这种说法并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参2]。
柯恒儒则认为,通古斯(Toŋus)为雅库特语的突厥语借词,意为“猪”。可能指勿吉和靺鞨善于养猪[参3]。
地域[编辑]
通古斯民族的分布
通古斯民族的最大支系是满族,有超过一千万人口。满族是靺鞨后裔,发源于中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并普遍视长白山为民族发祥地,佛阿拉、赫图阿拉等地亦被认为是民族发迹地。随著满族所建立的清朝从山海关外扩张至关内,绝大多数的八旗官兵及眷属也“从龙入关”,随之定居北京[参4]。这一系列举措曾一度使留守东北的八旗兵仅剩下1524人[参5]。直到康熙年间,清朝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边界冲突,这使得统治者重新重视东北的防务。他们开始有计划的使部分旗人向故土回流[参4]。到了乾隆年间,东北驻防20馀处,还有守护陵寝、围场、边门的旗兵总数已恢复至近5万人[参6]。此外,还有一部分八旗官兵于关内各处和其他边疆要隘驻防,如江宁、京口、杭州、乍浦、福州、广州、荆州、成都、西安、开封、德州、青州、太原、宁夏、绥远、右卫、凉州等地[参7]。使得满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本的分布局面,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参8]。另外,锡伯语通常[来源请求]被认为是满语的方言。
鄂温克族主要居住在俄罗斯的鄂温克族自治区,有三万人左右。中国的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与大兴安岭,有三万人左右(2000年)。通古斯最早其实是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语言上满-通古斯语族分为通古斯语支和满-锡伯语支,赫哲语大体介于两者之间,有时候也单立一个东南语支,所以有南北通古斯之分,南支以松花江、混同江流域为中心分布,其代表是满洲和赫哲,北支的范围比较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三大流域及周边贝加尔湖、勘察加半岛等地也有分布,代表北方是鄂温克系(鄂温克,鄂伦春,埃文人,涅吉达尔人)。通古斯人分布地区由北冰洋到贝加尔湖,鄂毕河至鄂霍次克海。居住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则是乌德盖人(俄语:Удэгейцы;乌德盖语:удиэ[参9])。
有研究表明6世纪到10世纪的在中东欧的潘诺尼亚平原的阿瓦尔人可能来自通古斯族群,或者至少部分统治阶层为通古斯人[参10]。
起源[编辑]
现未形成定论,主要有三种假说。
南方起源说
于19世纪提出以来,由于通古斯语族和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突厥语族的近似性,大多数学者定义西伯利亚的游牧通古斯人沿黑龙江北上而来。1920年代,一名俄罗斯学者[参11]从当地调查中发表学说,其认为通古斯人形成于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形成以前的源头应再向南追溯至华北、东北地区。从语言学、人类学的观点而言,被许多学者所支持,但是关于“华北、东北起源”的证据缺乏考古学佐证,仍处于假说阶段。
西方起源说
两位苏联人提出通古斯民族色楞格河、贝加尔湖周边的学说。同为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突厥语族诸民族起源之地也被认为在这一带。
上古土著说
1960年由苏联学者[参12]提出的假说。根据文化的独特性,被认为与外部相隔绝数千年之久。因发现上古时期的文物中存在与南方文物相似的物件,并且确认可能由人口增加导致的出土文物的增加,此学说未成主流。
民族[编辑]
通古斯民族表[编辑]
黄底的部分是主要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民族,
橙底的部分是在中国和俄罗斯皆有分布的民族,
粉底的部分是主要居住在俄罗斯境内的民族。
汉语名称
俄语名称
民族语名称
分布地区
人口
备注
满族
Маньчжуры
ᠮᠠᠨᠵᡠ(穆麟德:manju)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北京市等[14]
10,410,585[14]
台湾有12000人[15]香港有1000人[16]美国有379人[17]
鄂伦春族
Орочон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等
8,659[18]
锡伯族
Сибо
ᠰᡞᠪᡝ(转写:sibe)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
190,481[18]
少数分布于新疆霍城、塔城、乌鲁木齐。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中的人口超过1000人。
鄂温克族(又译埃文基人)
Эвенки
Эвэнки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阿荣旗、额尔古纳旗、辉苏木;黑龙江省讷河俄罗斯联邦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到库页岛(萨哈林岛)。包括萨哈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阿穆尔州、伊尔库茨克州和外贝加尔边疆区蒙古国色楞格省等。
30,875(中国,2010)[19]38,396(俄罗斯,2012)[20]
蒙古国有537人(2015)[21]乌克兰有48人(2001)[22]
赫哲族(又译那乃人或纳奈人)
нанайцы
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同江市、双鸭山市
12,160(俄罗斯,2002)[23]5,354(中国,2010)[24]
埃文人
эвены
эвэсэл
俄罗斯联邦马加丹州、堪察加边疆区、楚科奇自治区
22,383(俄罗斯,2012)[20]
乌克兰有104人(2001)[22]
涅吉达尔人
негидальцы
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513(俄罗斯,2012)[25]
乌克兰有52人(2001)[26]
鄂罗克人
Ороки
Уилта
俄罗斯联邦萨哈林州波罗奈斯基区等;日本国网走市、札幌市
295(俄罗斯,2012)[27]
日本有20人(1989),日语称为“ウィルタ”或“オロッコ”。
乌尔奇人
Ульчи
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利奇斯基区
2,765(俄罗斯,2012)[25]
乌克兰有76人
奥罗奇人
О́рочи
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马加丹州
596(俄罗斯,2010)[25]
乌克兰有288人(2001)
乌德赫人
Удэгейцы
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
1,496(俄罗斯,2010)[25]
乌克兰有42人(2001)[28]
图集[编辑]
1915年满族人在福州
满族扈卫
鄂温克族传统木制家屋
锡伯族屯垦官兵(1885年)
乌德盖人家族
通古斯人在西伯利亚瓦若戈夫,弗里乔夫·南森摄(1913/09/17)
参考文献[编辑]
文内引用
参:
^ Czaplicka, Marie Antoinette. 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 Czaplicka. Psychology Press. 1999: 88. ISBN 978-0-7007-1001-0 (英语).
^ Pulleyblank (1983), p. 452
^ S.M.シロコゴロフ(訳:川久保悌郎、田中克己)‘北方ツングースの社会构成’(岩波书店、1941年)
^ 4.0 4.1 张杰 & 张丹卉 2005,第134页 harvnb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张杰张丹卉2005 (帮助)
^ 张杰 & 张丹卉 2005,第18页 harvnb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张杰张丹卉2005 (帮助)
^ 满族简史编写组 2009,第86页 harvnb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满族简史编写组2009 (帮助)
^ 满族简史编写组 2009,第48, 59页 harvnb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满族简史编写组2009 (帮助)
^ 满族简史编写组 2009,第59页 harvnb模板错误: 无指向目标: CITEREF满族简史编写组2009 (帮助)
^ В.Т.Кялундзюга, Н.Е. Кимонко, Е.В.Перехвальская, Г.С. Скороспелкина -- Удиэ кэйэни (Удегейский язык) --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для учащихся общ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ых школ -- 2 класса -- Хабаровск 2018
^ Helimski, E (2004). "Die Sprache(n) der Awaren: Die mandschu-tungusische Alternativ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chu-Tungus Studies, Vol. II: 59–72.
^ С.М.Широкогорова,Sergei Mikhailovich Shirokogorov
^ А.П. Οкладников, Алексей Павлович
来源明细
Nedeljković, M.,(2001年),《Leksikon naroda sveta》. 塞尔维亚和黑山贝尔格莱德.
满族简史编写组. 《满族简史》. 民族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05087259.
张杰; 张丹卉. 《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5. ISBN 9787806448656.
外部链接[编辑]
Manchu Tungusic people of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annie Mystics
参见[编辑]
满-通古斯语系
通古斯人种
通古斯卡河
下通古斯河
石泉通古斯河
查论编满-通古斯语族群
鄂温人(埃文人)
鄂温克族(埃文基人)
翁阔人
鄂伦春族
涅吉达尔人
奇力人
杜切尔人
乌德盖人
奥罗奇人
塔兹人
肃慎 (有争议)
濊貊 (有争议)
沃沮 (有争议)
挹娄 (有争议)
夫余 (有争议)
勿吉 (有争议)
高句丽 (有争议)
百济 (有争议)
室韦 (有争议)
豆莫娄 (有争议)
靺鞨(黑水靺鞨、粟末靺鞨等) (有争议)
女真(五国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满族
锡伯族
巴拉人
赫哲族(纳乃人)
乌尔奇人
鄂罗克人
斜体字表示已灭绝族群
规范控制数据库 各地
法国
BnF data
德国
以色列
美国
学术
A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