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大金寺

仰光大金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仰光大金寺

1608年,葡萄牙探险家菲力佩·德·布里托(在缅甸语中被称为Nga Zinga)在大金寺抢掠,把由达磨悉提王(Dhammazedi)捐赠,重300吨的大钟带走,目的是为了铸炮,但他在横渡勃固河途中,被盗去钟掉进河里,从此便消失于水中了。

两世纪之后,大英帝国在1824年5月11日第一次英缅战争中登陆仰光,并立刻占领了大金寺作为英军的要塞及司令部,原因是取其在城中为于高处的地利。而大金寺的塔则在英军撤离后仍予以保留。该寺在占领期间遭受破坏,而且更有一军官为了兴建弹药库,更曾在塔下钻洞。而在塔中的另一个于1779年铸造的大钟也被英军运去,试图把它运到加尔各答,但也是和上面的事件一样,大钟也掉在河里而不知所终。英军尝试把它打捞,但不成功,而当地人则以复原佛塔的条件帮助英军,英军答应他们的要求;潜水员在钟底扎起百多条竹枝,并最终可以令该大钟浮起。这一个钟常与42吨重,在1841年由沙耶瓦底王(Tharrawaddy)捐赠的香钟(Gandha Bell)有所混淆,香钟上铺有20公斤的黄金,极其奢华之至,而它的大少更只是仅次于在大金寺东北角一亭中的明宫钟。

在第二次缅甸战争中,英军在1852年4月再次占领大金寺,而且军队更占领至1929年,时间达77年之久;但当地的人民则可以进入寺庙参拜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