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鲮 麦鲮 泰鲮 红眼傻傻分不清楚?教你分辨方法

土鲮 麦鲮 泰鲮 红眼傻傻分不清楚?教你分辨方法

看到这里看谁看得准?

能不能依图一眼分辦出来是哪一种鱼?

数据显示,

全世界的鱼类大约有32500种,

其中淡水鱼类超过15000 种,

我国有鱼类3446种,

其中淡水鱼类1452 种。

这么多种鱼类,

想要分清都是什么鱼太难了!

我们没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一一分辨。

再说我们并不是很了解鱼类,

鱼类和我们既遥远却又真真切切的在我们身边!

虽然经常食用但是并不了解,

如那句话所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经常食用你而却还不了解你”。

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

很多鱼类的名字也分不清楚,

毕竟地域不一样,

鱼类的形状和生活环境不一样。

土鲮、麦鲮、泰鲮的相同点很多,

所以造成很多钓友经常辨别错误,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它们同属于鲤鱼科、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

全世界世界共有鲤科鱼类210属3700种以上。

不管是底层鱼类,

上层鱼类还是杂食性鱼类,

草食性鱼类还是肉食性鱼类,

很多都是鲤科。

土鲮、麦鲮、泰鲮也不例外,

也可以说它们是远房亲戚。

二、觅食方式相同

鲮属鱼类的嘴巴都是朝下,

能够刮取水底岩石上附着的水草。

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绿藻、硅藻、丝状藻等,

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成年土鲮以植物为主要食物,

也会觅食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

它们的生长环境重合

三:适合的生长的水温相同

鲮鱼为热带亚热带鱼类,

不耐低温,

在温度低的时候会出现冻死的情况。

根据资料显示,

鲮鱼的临界水温为7°,

低于7°的情况下,

它们不能适应。(水温只是大概,并不绝对,毕竟耐低温的强度取决于自身的免疫力,只是资料显示水温低于7°会出现死亡现象。)

鲮鱼比较喜欢高温,

在温度低的时候会躲避在深水区越冬,

温度过高的时候也会在阴凉处或者深水避暑。

麦鲮、红眼、草鱼这三种鱼很相似,

又因生活环境等影响,

只能烹饪过后从口感上来分辨鱼种,

烹饪又以清蒸为最佳之法。

分布范围相同

鲮鱼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两广、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等水域。

这些地方气温比较高,

冬季的时候也不会出现过低的水温。

也就是说它们的生长范围是重合的,

造成很多钓友钓到后对它们的外观分辨不出。

五:产卵时间基本相同

土鲮、麦鲮、泰鲮的都是热带亚热带鱼类,

产卵的时候对于水温要求比较高,

在水温24-32°的情况下繁殖产卵,

一般在4-9月产卵比较多,

又因基因接触等原因,

造就了这些鱼类相似的因素。

本土鱼类——土鲮

土鲮、麦鲮、泰鲮的生长环境、觅食方式、分布范围相差不大,也可以说是重合的,我们钓友在钓鱼的时候都能同时碰到这几种鱼类,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土鲮、麦鲮、泰鲮有什么不同点?

一、来源不同

土鲮、麦鲮、泰鲮的来源差异很大,

前者是本土物种,

后两个是引进物种。

~ 土鲮:土鲮是我国的本土物种,

也就是原生鱼类,

根据地区的差异,

土鲮又叫、雪鲮、鲮公、花鲮等。

为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

~~ 麦鲮:麦鲮的本名为麦瑞加拉鲮,也是鲤形目、鲤科鱼类,1982年从印度引入我国,是外来鱼种。

~~~ 泰鲮:泰鲮的本名叫露斯塔野鲮,1978年从泰国引入我国,所以叫泰鲮。

但它不是泰国的鱼类,

是泰国引进的鱼类,

我国从泰国引进,

所以叫泰鲮。

露斯塔野鲮广泛分布于南亚淡水流域,

印度露斯塔地区产量较大,

因此而得名。

也叫南亚野鲮或者印度野鲮等。

形态不同

它们的形态也就是外观差别很大,

老钓友一眼就能够看的出来,

主要是外观。

军鱼和鲴鱼

这两种鱼类也被卷入了这场纷争。

军鱼:

俗名青棍、黄娟鱼、军鱼、砖鱼,坑坚、光眼鱼、粗鳞鱼等等。体稍呈圆筒形。

吻较圆钝,须2对。鳞大,侧线鳞20~26。

背鳍无硬刺,

在背鳍起点处有一平卧向前的尖刺,

埋于皮内,

中下层鱼类。

喜生活于水流较急、砾石底质、水色清澈的江河中。

杂食性,

食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等。

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

最大个体可长至6公斤。

肉鲜嫩,可作为山谷水库的驯化放养对象。

分布于长江以南(元江、珠江、九龙江、闽江、钱塘江、长江、海南岛及台湾岛等诸水系。)

鲴鱼:

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

其中黄尾密鲴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

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

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

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

鲴鱼其他地方名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川条子(苏鲁地区对银鲴和细鳞斜颌鲴的称谓)。

鲴鱼喜食腐泥,

有机碎屑等,

有净化水质,

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

又称生态鱼。

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

深受群众喜爱,

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

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

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体延长而侧扁,

一般长约30厘米左右。

银白带黄色。

口小、下位、下颌铲形,

边缘常具角质突起。

背鳍具硬棘。

杂食性,

喜刮藻类为食。

我国各地水域均产。

圆吻鲴、细鳞斜颌鲴两种已家养,

可垂钓。

生长较快,

自然繁殖量大。

一、土鲮:

身体细长,腹部圆,头短小,嘴圆钝,口朝下,嘴巴为“天包地”结构,呈弧形。

1:体长两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腹部圆而稍平直,幼鱼尾鳞基部有一黑色。

2:土鲮在鳃盖后面有几片蓝色的鱼鳞,这是它和麦鲮,泰鲮最大的区别。

3:土鲮的肉食很细腻,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

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等,

都是不错的选择,

唯一不足的是土鲮的个体比较小。

二、麦鲮:

背部通常为深灰色,腹部银色,背鳍灰色,胸、腹、臀鳍尖端为桔黄色。

1:麦鲮嘴角有一对小须,

除了麦鲮嘴巴比较小,

也是“天包地”结构,

鱼鳍有颜色,

其它地方和草鱼相差不大。

2:麦鲮的生长速度比土鲮快多了,

当年生鱼苗就有可能生长到6两以上。

麦鲮也会出现巨大个体,

根据记载,

最大麦鲮超过8公斤。

钓鱼的时候经常能碰到1斤以上的麦鲮,

偶尔碰到几斤重的麦鲮。

3:麦鲮的肉质相对于土鲮来说,

不如土鲮。

麦鲮的肉质有点柴,

很多钓友不愿意食用麦鲮,

钓到后放回水中。

三、泰鲮:

泰鲮的正名为露斯塔野鲮,形似鲤鱼,鱼嘴比鲤鱼小,眼睛小,鱼嘴呈“天包地”结构。

1:鱼体青绿色,脊背颜色比较深,有蓝色金属光泽,腹部灰白色。鳞片有些发红,鱼鳍微微发红,鱼鳞大小中等。

2:泰鲮体型巨大,

能够生长到2米长,

最大体重可达45公斤。

有钓友表示,

在养殖的情况下,

当年生泰鲮都能达到6-8斤,

生长的很快。

野外钓鱼经常碰到大个体泰鲮,

几斤重乃至几公斤重的泰鲮比较常见,

偶尔碰到10斤以上的泰鲮。

3:泰鲮的肉质和麦鲮相差无几,

都是肉质不如土鲮。

有些钓友说泰鲮的肉质,

就像嚼木头一样,

尤其是大个体泰鲮。

其实生长快速的鱼类,

它们的味道都是一般般。

多用于做鱼丸或者罐头类。

土鲮、麦鲮、泰鲮最大的区别是:

它们的味道千差万别,

肉质可比性不大,

有的十分美味,

有的肉质很柴。

虽然土鲮的个体嘴小,

但是它的肉质却是最好的,

有句话叫:“浓缩的才是精华”,

这句话用在土鲮身上,

也是这个道理。

土鲮很受伤,

多么美味的鱼类,

在顺德可是当地的“网红”,

以酿鲮鱼、清蒸鲮鱼头为代表,

却被泰鲮、麦鲮“坑了”,

提起鲮鱼都说不好吃,

殊不知是你们不认识土鲮而已。

总结:

通过这个了解相信大家对于土鲮、麦鲮、泰鲮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它们的不同之处太多了,

即使从形体上来说,

它们的差异也很大。

1、土鲮:最明显的差异就是鳃盖后面蓝色“纹身”,麦鲮和泰鲮是没有的。它的个体比较小,1斤多的已经算是很大的土鲮。

2、麦鲮:麦鲮形似草鱼,但是嘴巴小,并且嘴巴朝下,鱼鳍呈现淡黄色,鳞片为银色,全身无明显花纹。

3、泰鲮:泰鲮的身体比较臃肿,像鲤鱼,但是它鱼鳞的颜色和嘴巴与鲤鱼差异很大,能够形成巨大个体。

虽然它们都属于鲤科鲮属,

但是,

形体的差异是土鲮、麦鲮、泰鲮是最大的不同,

所以大家看完此贴不会再搞浑了。

我心中的疑虑也解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