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亭台试比高
红枫林
贴近拍摄,排除干扰
通常,相机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较远,少则十几厘米,多则几十厘米,这就需要我们需要在相对较远的位置拍摄,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干扰。而手机的最近对焦距离很短,可以近距离贴近被摄物体拍摄。贴近被摄物体拍摄时,超广角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更加明显,边沿畸变效果显著。拍摄有镜面效果的被摄物体时,要注意自己的倒影不要进入画面,在灯光下要注意自己在画面中不要留下阴影。
例如《对视》,三星堆博物馆游客众多拥挤,现场环境复杂,我使用手机尽量贴近黄金面具拍摄,有效避开了现场复杂环境的干扰。
再如《珊瑚》,手机轻贴玻璃拍摄珊瑚馆玻璃柜里的珊瑚,不仅可以消除玻璃反光,还能拍摄清楚距离手机镜头只有几厘米的珊瑚。
对视
珊瑚
极浅景深,梦幻前景
浅景深是指在手机拍摄的照片中,只有焦点及周边很小一部分区域是清晰的,而其他部分则呈现出柔和的模糊效果。通过控制浅景深,可以使主体突出,柔化杂乱背景,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加照片的层次感。手机能实现突出的浅景深效果,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主流旗舰摄影手机的光圈大;二是手机最近对焦距离短,被摄物体离镜头越近,景深越浅,虚化效果越强;三是手机自带虚化模式,可以模拟出浅景深效果。
例如《耕牛》,农民牵着耕牛路过油菜花田,油菜花前景构成框式构图,靠近手机镜头的油菜花形成浅景深的模糊效果。
耕牛
慢门追踪,动态轨迹
在拍摄动态场景中,用较慢的快门能展现运动轨迹,如行驶中的汽车灯光留下的美丽线条,丝绸般的瀑布流水,星轨等。慢门拍摄除了动态模糊效果外,一般需要用三脚架(手机支架)稳定手机,没有三脚架可把手机靠在栏杆等其他固定物上保证其稳定性。为避免点击拍摄按钮产生的手机晃动影响拍摄效果,可以设置“倒计时”3秒、10秒拍摄,以确保长时间曝光手机始终保持稳定。一般采用专业模式(或叫手动模式)手动设置快门。部分机型在手机中集成了慢门效果,例如vivo X200 Pro中新增加的“风光”模式,其中预置了行云流水、车水马龙、璀璨烟花、绚丽星轨等模式,可以一键拍摄。
例如《游乐园》。曝光时间4秒,在慢门拍摄下,旋转中的座椅上的灯光形成圆弧形的光轨。
游乐园
全景模式,分身多人
手机全景模式不仅拍摄出宽幅的画面,将广阔的场景尽收眼底,甚至可以360度旋转全景拍摄。在全景模式中很多创意技巧,如可以1人变2人乃至多人。打开全景模式,模特站在画面的左侧,按下快门开始拍摄,手机向右移动,模特离开画面后,暂停手机移动,模特迅速从镜头后方绕到右侧预定位置,手机再次向右移动拍摄模特,直到模特再次离开画面后……循环进行,完成理想构图后按下结束键,呈现出一张画面产生“多人分身”的效果。拍摄时手机需保持稳定,保持水平,保持缓慢匀速,确保最终成像效果自然、流畅。
例如《打卡扎尕那》,游客在扎尕那打卡留影,全景模式形成1个人的3个“分身”。
打卡扎尕那
多人同拍,领先一步
在很多摄影师共同拍摄时,大家纷纷往前挤,前面的人把后面的人遮挡住了,后面的人再向前,又遮住了原来前面的人,不断往复向前挤,中长焦的相机镜头难以发挥作用,只能用广角镜头。而手机在这样的场景中优势尽显,它适宜单手操作,构图便捷。在拥挤的拍摄人群中伸出手机来,便能穿越重重阻碍,
或是巧妙地以前排相机、手机的显示屏作为前景,构建出别出心裁的画面。
例如《向往神树》,拥挤的游客们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神树,我举起手机,越过人群,拍摄到青铜神树,手机屏幕做前景,成为点睛之笔。
再如《欢乐打糍粑》,古镇居民在举行迎中秋打糍粑活动,手机方便伸过拥挤的人群,贴近糍粑拍摄,超广角的透视效果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向往神树
晃动摇拍,艺术曲线
摇晃拍摄是一种极富创意与表现力的拍摄手法,在拍摄过程中,有意地让手机产生不稳定的晃动,或者上下、前后移动位置,或做圆弧旋转。手机因轻巧便携的特性,为实现各种夸张的晃动操作提供了便利。在拍摄夜景灯光时,灯光分布不宜过于密集,背景以黑暗为佳,如果场景中有水面倒影会更加出彩,灯光会在画面中拉出梦幻般的光影线条,与水面倒影相互映衬,营造出奇幻且富有艺术感的视觉效果。例如《梦幻渠江》,5秒曝光时间,在曝光时摇晃手机,城市灯光轨迹千变万化,如梦似幻。
梦幻渠江
光绘摄影,黑夜魅影
光绘摄影是在较长的曝光时间过程中,光源被移动、挥舞或绘制,光源经过的轨迹便会被相机记录下来,最终照片上形成独特的光影图案。手机长曝光加自带“算法”优化照片,能创作出媲美相机的光绘摄影作品。光绘摄影曝光时间主要根据光源绘制的时长决定,光绘绘制时间长就需曝光时间长。拍摄现场通常以黑色背景为佳,以突显光绘图案,也可以与现场独特的背景、前景巧妙结合起来创作。一般采用“倒计时”或声控拍摄以避免按拍摄按钮引起手机晃动。
例如《渠江夜画》,曝光时间4秒,模特站立在江畔,小伙伴在模特背后从左至右上下舞动光源,形成上下对称的光绘作品,手机在地面靠着小石块拍摄。
渠江夜画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5年·第10 期· 7版
作者:周修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